2014年的轉基因食品論戰可謂甚囂塵上,從“方舟子與崔永元的轉基因論戰鬧上法庭”,到如今更多專家和公知加入,朋友圈中相關聳人聽聞的刷屏仍反響強烈,我們不難看出,大多數消費者對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仍然存疑。在上周於武漢召開的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上,來自全球眾多專家和學者經過廣泛討論,對轉基因作物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形成了共識,同時回應了有關轉基因的爭論。
  目前我國只有轉基因棉花大規模種植
  上周,在全球轉基因農作物發展現狀和未來展望國際研討會期間,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公佈的資料顯示:我國已有轉基因抗蟲棉、耐貯藏番茄、改變花色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木瓜、抗蟲水稻、植酸酶玉米、抗蟲楊樹、抗病毒番木瓜等轉基因植物,以及防治禽流感等基因工程疫苗等產品獲得安全證書,但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目前市場上有轉基因番木瓜的小規模種植和銷售。
  此外,中國進口批准了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的進口,但這些產品只能用作食品和飼料加工,並未獲准種植。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朱楨介紹,我國研發成熟的轉基因農作物品種,已有約20個,但“我國目前轉基因作物產業化的環境過於嚴苛,造成管理部門難以決策,推進產業化進程”。
  19位生物學家達成共識力挺轉基因安全
  10月17日,包括朱楨在內的10國19位生物技術領域的科學家,在上述全球轉基因會議上發表共識,表達“挺轉”態度。共識稱,轉基因作物的應用,減少殺蟲劑的使用,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產量因而減輕耕地使用壓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所有的科學證據都顯示,用於特定作物改良的轉基因方法對人和動物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大規模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18年以來,幾億人群和數十億家畜長期食用轉基因作物,並未發現轉基因食物會導致疾病或其他問題。
  共識最後一條,針對中國。“中國大規模推廣轉基因抗蟲棉取得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已獲得國家頒發的安全證書。建議中國政府抓住機遇,儘快制定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產業化日程,推進生產和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原校長,生物學家許智宏代表19位科學家發表了上述共識。許智宏在會後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這份共識將提交給農業部,希望推進中國政府在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產業化問題上的決策。
  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原所長,黃大昉研究員在10月14日舉行的“轉基因技術與可持續發展學術報告會”上透露,之前我國轉基因研究的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已經差距縮小,尤其2000年前後可以說已經走到了國際前列,但這些年差距又拉大了。“萬一國際糧價上漲,或者國內糧食受災,後果不堪設想。”
  對於“挺轉”人士日益聲高的呼籲,和“反轉”人士從未停止過的抗議,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寇建平此間重申,我國轉基因技術發展的戰略,仍是大膽研究、自主創新、慎重推廣,確保安全。
  ■ 常識掃盲
  什麼是轉基因技術?
  基因是遺傳性狀的最小片段。轉基因技術,就是對基因進行人工離體操作。各國具體定義有所不同。有些國家,在同一物種內(比如從小麥到小麥,從油菜到油菜)基因轉移,不算轉基因技術。但在我國,無論物種內外,只要對某一生物的基因進行人工離體操作,就要按照轉基因生物安全法規來管理。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凡是原料採用進口的,或者是我國批准種植的轉基因農產品及其直接加工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利用轉基因食品,進行深加工得出的食品,就不是轉基因食品了。因為再加工過程中,轉基因成分,無論是基因還是蛋白質,都已經變性了,不以物質形態存在。比如大豆是轉基因的,豆粕是轉基因的,但吃了轉基因豆粕的豬,和豬肉製成的香腸,人吃的用轉基因大豆油炸的油條,並不是轉基因食品。
  拒絕轉基因食品,我們生活中就沒有轉基因嗎?
  轉基因已經廣泛應用於與公眾生活相關的各個領域。醫葯領域,現在的胰島素、干擾素、疫苗,大部分都是轉基因技術生產的;目前,人類應用的微生物基本上都要進行轉基因,微生物食品工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我們喝的啤酒酵母,還有一些美容的酶的生產都是轉基因技術生產的;環保方面的降解、生物能源上也有轉基因的應用。
  ■ 熱議焦點
  10月17日,在全球轉基因研討會同期召開的全國媒體記者轉基因報道研修班上,農業部科教司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與知識產權處處長寇建平還就“挺轉派”和“反轉派”共同關註的焦點問題給予解答。
  焦點1
  我國現狀決定發展轉基因技術
  Q:我國目前農產品供應充足,政府不是說糧食產量“十連增”嗎,為何還要發展轉基因農作物?
  寇建平:我國的情況大家都清楚,人多地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糧食供應全部靠自己是不可能的。現在,我國的糧食戰略,是主糧(水稻、小麥、玉米)、口糧實現自給自足,“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裡”,之後才是糧食安全。我國是糧食進口大國,比如大豆,現在一年要進口6000多萬噸。但即便是進口這麼多糧食,我們面臨的農業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單產,大豆、玉米的單產,與早已實施轉基因大豆和漁民產業化的美國相差1/3。同時,我們沒有後備耕地,現在能種的地基本上種完了,不能種的地也差不多開墾了。
  在這些嚴峻的形勢下,轉基因技術不管爭議有多大,也會在爭議過程中飛速發展。
  焦點2
  我國轉基因作物不存在“濫種”
  Q:近期有媒體報道,在武漢的超市,隨意拎五袋大米,檢測發現有3袋都含有轉基因成分。此前,崔永元也曾多次表示,我國存在嚴重的轉基因水稻“偷種”、“濫種”問題,但農業部門缺乏監管。事實如此嗎?
  寇建平:我國不存在轉基因作物“濫種”問題。2001年,國務院出台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從此,對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評價、種植批准和監管,都有嚴格法規。一個轉基因作物要進行商業化種植,首先要遵照《條例》獲得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的安全評價,獲得安全證書。這個安全委員會從事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究、生產、加工、檢驗檢疫、衛生、環保等方面的數十位權威專家組成,定期換屆。
  因此,我國所有轉基因作物的研究試驗,都在嚴格的監管下進行。即使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作物,還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要求,進行品種審定,制種後辦理生產經營許可,才能大規模生產種植。
  種植管理方面,我國每年都開展轉基因作物安全執法檢查,各省按照屬地化原則都有轉基因作物監管辦公室,對地方新種植的農作物品種,在區試和審定環節,都有轉基因成分檢測,凡是發現有非法種植轉基因作物的,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另外,我國對種子市場也有定期抽檢,沒有轉基因作物種子的外流,不可能大規模種植。因此,我國現在轉基因作物種植總體情況是可控的,不存在“濫種”的問題。有報道稱武漢超市的轉基因大米占3/5,基本不可能。
  焦點3
  “轉基因水稻”產業化須多重考慮
  Q:華中農大研發的兩款抗蟲轉基因水稻,2009年就獲得了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發放的安全證書,但直到現在,安全證書都過期了,也沒獲批“產業化種植”,這說明轉基因水稻的安全性仍不過關?
  寇建平:有人說在轉基因農作物的產業化進程中,農業部“不作為”,特別是水稻。但作為政府,對轉基因品種能不能推廣要進行綜合評價。首先是安全證書和農民歡迎,這是前提條件,是批准基礎;但還要論證,一旦產業化之後,對農業生產、糧食安全、種業安全有什麼影響,對經濟、國際貿易有什麼影響。一旦批准轉基因水稻產業化,我們就要準備好應對國際貿易上的震動。同時,我們還要考慮轉基因水稻大規模產業化種植後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社會公眾的接受程度,並理清轉基因水稻技術的知識產權和專利情況。
  (下轉D04版)  (原標題:“轉基因技術可大膽研究但要慎重推廣”(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s47msmiz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